【征文】财智东方赋予我的三次魔法迭代
记得初次步入财智东方的线下沙龙,是在2015年的那个夏天。当时正处于对自己的财会工作一片茫然与彷徨,频繁的在微信公众号里撒网式的寻找合适的财税培训机构。这时财智东方映入我的眼帘,而里面的一系列沙龙主题,正是我急需要的内容。所以,有幸找到财智东方这个优秀的学习组织,并义无反顾的走进它的各类学习课堂,是我在那个夏天做得最正确、最自豪的决定。
“学习,交友,长知识”这是武老师每次都在线下课堂上提到的关键词。在这一指引下,我确实多次在这几个方面都有不同的收获点——学到疑问之关键点、习到解惑之方法,交到志同道合的财务朋友,经过多方的反复锤炼,终将增长的知识打上自己的烙印。
我在财智东方的学习从一天的沙龙课,到每周一两节的线上e讲堂/学税宝,再到连续三两天的专项主题训练营以及其他一些专题课程。这一路走来,我实实在在的感觉到自己确实是在阶梯性的成长——无论是在业务知识的精进上还是在思维模式的形成上。今天,我就来盘盘这个汇聚了卓越智慧与崇高思想品德的学习组织,是如何赋予我知识、实践与思维的三次魔法般的迭代升级。
第一次是,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复盘指导与纠错。
在学习财智的E讲堂课程之前,我做的所有会计工作,几乎可以说是处于一种有实操无理论支持的过程之中,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来形容这一状态应该是比较恰如其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个例子,比如说——预算,在未走进财智学堂之前,我一个人做过公司的财务预算,同时,我也指导过公司的各个部门一起做过全面预算。但做的过程中,我要么是凭借前人的经验依葫芦画瓢,要么是东拼西凑的找一些信息后,自己找一套自己的打法。可是这样有一个非常大的困境和弊端,那就是当在做预算或执行预算过程中,如果有人向我提出一些与预算相关的关键概念、方法、或支撑的理由时,我是没有办法用一种以理服人或科学的逻辑理念去向大家解释的。
带着这样的实操问题,进入E课堂的各个学习板块,首先就是对照课程的内容对自己已实操过的业务,进行一次复盘。将自己做过的预算,以及正在执行的预算项目,查缺补漏,纠错更正。当再与其他部门或人员说起预算时,无论是预算启动会,还是预算的流程、方式,还是执行预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我就能头头是道的说清理顺了。
按此方式,于之同类的其他问题,如资金、成本、费用、税务、制度等也如法炮制。为各岗位各项目的工作特点、流程、问题的归结点找到一个科学的指导方程式。既夯实、拓展了自己的财会基础理论与实践,也为企业的整体财税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一次的进步,就好比初学功夫的人终于找准了站桩扎马步的正确姿势,是基本功。正确的基本功,是进阶路上的基石。
第二次是,财税、业务一体化的综合理解及实际运用。
随着学习的进程和公司的成长速度,时不时的解决了点对点的问题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点与点的排序问题,点点如何穿线问题,以及线头线尾如何对接成面的问题了。
通过多个且多次反复的学习财智的专项主题训练营之后,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能指导我们对点进行有效的排序与连线,并连线成面的系列课程。我有这样的体会与感受,是与学习课程后,对我实际工作中的现实指导的有效性是分不开的。
例如,在未学习“商业模式”训练营之前,我对自己所服务的企业,没有一个整体的框架认识,每每给人介绍公司的业务及流程时,也是东一下西一下的,根本就没有主体脉络可寻,同时对于《商业模式新生代》这本书,我也不怎么看得懂。通过两次反复间隔的学习后,按着老师教授的方法,进行实践不断训练,我现在不仅能给自己的企业画完整的商业画布结构图,也能根据他人对自己的公司业务的描述,绘画各类不同的商业模式识别图,也就是说,现在商业画布九宫格我已不需要靠记忆,而像会计的T形账户一样印在我的脑中了,随时可以自动调用。(老师曾说过,如果一个知识你需要靠背诵记忆,就说明你没能真正理解。)当对商业模式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识别和理解后,这也就是对之后的财税和业务连接与融合打下了一个牢固的地基,在这样一个地基上进行的各项财税工作,就可以有一定的主次和杆枝叶的安放。
紧跟着的一些课程——例如:战略成本及成本管控、资金规律及风险、财务/利润分析、集团财务管控、节税方略、资本模式等等。根据这些课程内容结合实际工作问题,基本就能将财务、税务、业务统一联合起来,给企业运营管理一个较为完整的加持。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形成一条条完整的线,一个个完整的面,再面面反复的观察与检验,脑子里有了完整的知识脉络,在工作时,就可以少出那种顾头不顾尾的错误。
随着各门课程循序渐进的学习步伐,对财税/业财一体化也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与认识,而且刚好也在实际工作中整体性、综合性的运用了一次。因这个事在发生的过程中,对当时的我,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令我印象特别深刻。两年前,我入职一家初创公司,母公司以设计研发为起点,随后进行了一次整体的业务、财务以及税务的规划。规划里涉及到将公司的整体运营业务线——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售后各业务单元进行分割,分别放置到设立的各个全资子公司里去,而这些全资子公司,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本省本市的,也有外省的,所以在整体方案配置过程中,就会有税务问题(国内税务/国际税务)、转让定价问题、财务管控问题、会计核算问题,同时还有人员工作分流与匹配问题。在设计处理这一系列的企业平衡与取舍的问题中,财智的课程和老师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支持力与推动力,同时经过这一复杂且综合性相对较强的实践磨炼后,我的业务处理能力,以及对业、财、税的整体性和企业管理的系统性的理解,是一次跃迁。
这一次的进步,就好比学功夫的人看清了梅花桩的排列规则,并能在梅花桩上有规律的自由行走了。找准事情相互之间的排序规则以及它们产生的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关键。
第三次是,解决问题的系统化思维雏形的形成。
在经过单项单点的网络课程,专题训练营课程,以及其他一些公益性的学习项目——例如读书会、eleven财务思维、武-田老师的财星高招、韩老师的戏说资本、北淼老师的谈职场、财智的各项微信直播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再配套的详读一些老师们推荐的各类书籍。再加上将学习的知识体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解决各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突破多个困境。就这样由无数多的点点知识和问题,将其训练融入结成线线相连、面面镶拼的整体草图或方案。
通过长年累月的,一轮又一轮、反反复复、无数次的学习、练习、实践、思考、复盘夯实、填充修补,由这一系列的点点滴滴的日常行动,同时走过不同时期的进阶过程:照抄/现套——>模仿/临摹——>固有模式添加自己的元素——>不同场景下就地组合设计建模——>系统化的观察/思考模式雏形。
例如:当说到要上一个新项目时,我就不仅仅只考虑资金效率的投入产出问题了,我还会考虑到,这个新项目的客户群是现有就可以满足还是需要重新寻找?是否需要有新的销售渠道或销售模式?供应商是否需要重新开发、是全部还是部分、它们在市场中的地位如何、账期结算是什么方式?是否需要重新招聘一批尖端人才?原有的运营管理模式是否可以完全匹配新项目的独特之处?等等,所以企业的运营也许从来就没一个完全点对点的事,它是动一点而振全身的一个系统性的事。
现在,我虽说没有已然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化思考的方式,但只少对如何系统的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了一个初略的架构和基本的流程。
这一次的进步,就好比学功夫的人终于可以自己去琢磨一套完整的功夫应该如何成体系的修炼了。系统化的思考,成体系的工作方式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法则。
以上,就是我这些年来,紧跟财智东方这个优秀的学习组织一起学习,它在我每一步的进阶蜕变中,赋予我三次跳跃式的魔法迭代。
学习不止,跑步向前。我会一直坚持不懈的,继续跟着财智东方一起学习,并把终身学习当成一种信仰,同时期待自己下一次的迭代升级。
最后,我发自内心肺腑的感谢财智东方的所有老师和所有小伙伴们,因有你们,这个世界变得能量十足,认识大家,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