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职业生涯的策划和突围-转贴

265查看

0回复

  • 253主题 254帖数

    级别:会计员

    发表于:2007-02-28 17:23:00

    近来,我经常收到一些网友的来信,问及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我想起我曾应邀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MBA学生专门做过一个职业生涯的报告。 当时主要演讲的内容是个人职业生涯的策划和职业竞争力的塑造。 我也想在这里和网友们分享我的一些观点。

      在大学学习到毕业,大家就面临就业, 在公司或单位工作一段时间不合适,就需要转换工作,就在每年年终年初这段时间,很多人也会考虑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我们经常在面临自己生命的另一个起点, 因此人生确实需要规划。我想说的第一点是我们每个人在我们原有基础上都需要有一个高起点的目标,要有一个好的经历的积累。人生本应该是一个有策略、有规划、有步骤的过程。我们每个人生下来是不自由的,但通过学习,通过交往,通过走向社会,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就会越来越自由,越来越能掌握自已的命运。不过这首先需要积累宝贵的经验和经历。比如当我作为一名留学生时, 我没有去找餐馆洗盘子的工作。许多在国外的留学生,都去餐馆洗盘子,好像不走这条路就没留过学一样。其实不一定是这么一回事。一个人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怎样把有价值的积累都写进人生的简历,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加拿大读书的时候,经常找机会去银行、去一些大公司干一些琐事,经常为一些重要的会议做服务工作,甚至作义工翻译,哪怕收入再少,或没有收入,只要能接触高层次,锻炼面广,只要能维持我的学习和生活就行。这就是人生经历的机会成本。但洗盘子的收入再高,我也是不能去的。因为我洗了一万个盘子也无法放进我的简历,人生要尽量避免做机械式的重复工作。生命太短暂了,人生的经历实际上是人生的财富,问题是你要选择怎样去过。要想以后找个好工作,就得用自己的经历为它做积累。我在国内曾在经贸部工作过,到国外又在银行实习,曾到过日本教书,曾带团在加拿大旅游·····这些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等到我国外读完书时,我的简历上已经很长了,已经很丰富。正因为我有许多的工作经历和实习的积累,读完书一下拿到7个offers,我选择去加拿大最大的工程管理咨询公司,而且一进去就做了助理经理,起点不低,一年之内就做了经理,两年之内就做到董事经理,虽然很辛苦,但平台越做越大。后来,又参加竞选上了加拿大政府驻香港商务参赞的工作,成为大陆留学生在加拿大最早做到政府的高位。我想这与我多元化的工作经历、独特的工作积累很有关系。因此我认为当毕业生走出校门前,或已经工作的人,要对自己将来的生活有个高起点的规划。要通过积累,要把自己放在主流的地位,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地球本来就是个村落,应该把自己和村里的人放到同一起跑线上。

      我认为职业规划和突围的第二点是一定要有自信心。例如,我们很多网友经常面临的就是找工作、换工作,特别是在年底年初这段时间,是每年换工作的一个高峰时期。找工作换工作首先就面临面试的问题,而我认为这主要是自信心的问题。美国作家艾默森说得好,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当初我们在国内上学和工作的时候是没有面试的,一切都是老师安排,单位选择,组织领导提拔,没有自已竞争这一说,所以由自已去面对生活的机会非常少。但是时代在改变,现在绝大部分工作都要面临面试,面试的很多技巧我这里不必详谈,有很多这方面的书可以看,一定会有帮助,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生活中每天我们都是在面试。比如跟客户打交道,客户也是在面试你,你可不可以信任?和任何人打交道,实际上都是一种面试,能不能合作?如何能面试成功,实际上也是一个人的一种能力。根据我的体会,我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是一个伟大的真理,掌握了知识的人就是最有力量的人,但仅有这一点还不够。大学生这一点已经基本具备,但面试不是简单的知识测验,它考的是你如何与人打交道,不管你要经历多少次面试,在经历面试每次的时候,真正把人区别开来的是要有不变的自信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在北美,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就没有人会考虑聘用你。中国人很多时候比较习惯谦虚,喜欢说自己"不好"、"不行",或者是“哪里哪里”,而在外国人眼里,如果你说自己不行,他就会真的觉得你不行。因为他是首先通过你自己来发现你的。所以国外经常遇到什么事都是"OK"、"NO PROBLEM",非常肯定。我们不要认为那是一种极端,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建立在自己实力基础上的自信心。好的面试,好的策略和技巧,实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给未来领导的自信心,才是成功的开始。

      我认为MBA训练的对中国文化的一个突破也是培养自信心的一个尝试。MBA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敢于问问题,敢于回答问题。大家知道中国的教育,不管是基础教育也好,高等教育也好,很多都是"一言堂"或者"填鸭式"的教育。比如说我们在国外读MBA,我上课当时就是班上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要发言,发言比例的分数占到了你整个成绩的百分之四十甚至五十。participation in the class,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我觉得对于东方学生来讲,大家都不太善于言谈,枪打出头鸟,言多必失。我们传统的观念到了MBA的训练的时候,需要得到了改变,你必须要说,要有信心。MBA训练还有一个方面是营销方面的突破,不仅是企业的营销,你还要学会营销你自己,你还要学会怎么样去沟通,在这里面要学到了团队的精神。这都与自信心有关,其他学科也会是这样。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和突围的第三点,就是人生要有所突破, 千万不要原地踏步。人生实际上就是从一个圈子突围到另一个圈子,从大学的圈子突围到职场的圈子,从职场的圈子到管理的圈子,行业的圈子,创业的圈子,学术的圈子,社交的圈子,国际的圈子等等。所以我在清华对MBA学生说,MBA学习对很多人来讲,是一个新的圈子,可能是一个改变生活的新平台,同时扩大了你的视野,扩大你的领域。可以说MBA是一块非常好的敲门砖,它代表了商学院对企业人才的一种筛选。实际上企业的老总都很忙,他没有时间去社会上筛选人才,MBA能进这种商学院,首先商学院就给你过滤了一次,代表比较高层次的人才。但是,MBA在拿到这个学位以后,在职业生涯的五年之内,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如果在五年之内,你原地踏步,不能突围,你的MBA就白学了。五年后的简历主要看你干了些什么,是不是螺旋式上升的,而已不再是你的学位。据说国外优秀的商学院出来几年后也有不行的,开出租的也有。学历只是敲门砖,工作之后五年到十年后的职场发展主要看你干成什么了,有什么业绩,而不是学成什么了。我认识一个朋友,也给他做过咨询。他只是很普通的中专毕业,但他先在好几家公司里打杂,积极用心准备,后来突围进了惠普,凭业绩做到了经理。有了这个业绩,他后来的职场突围几乎是无往而不胜,先后做了好几家跨国大公司在华的的高级经理,都是猎头找上门来的。人们这个时候已经不看他是在哪学的,有什么学位了。今天的社会已经没有了单位的档案,但是有社会上无形的档案,你在IBM做过经理,有业绩,你就可以做惠普的经理,做康柏的经理,做摩托罗拉的经理。就像摩托罗拉的前中国区总裁陈永正去做了微软中国区的总裁一样。

    第四点职业策划和突围我觉得是要找到自己的平台和建立自己的品牌。对现在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你到处满大街找工作,没有工作来找你,但你往后走,你的工作有业绩,你建立了个人品牌,你如果三年、五年、八年坚持下来,你的职场生涯越来越丰富,工作就会来找你,猎头都来挖你,这个时候你的路就越走越宽广。我觉得对毕业生或转换工作的人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找一个能提供很好发展机会的的平台。有了好的平台,才能够跳得更高,跳得更远。大家选工作,首先要考虑的是它的发展前景,它的发展的空间,这至关重要,其次才是财务收入。也就是说你要考虑这个企业的品牌。大学毕业,你身上只有大学的品牌,你还需要在你的职场的生涯中不断添加企业的品牌,机构的品牌,业界的品牌和社会的品牌,最后才能建立你个人的品牌。要知道你的最终品牌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这些品牌对你承认的基础上的。须知在今天的职场宝贵的经历就是财富,是你建立个人品牌的开始。我们都知道企业的产品要驰骋国际市场,没有品牌不行的道理,那个人在职场有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一开始有了好的平台,打下好的基础,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不愁今后没有好的收入,不愁今后没有信誉。再一个就是新的工作锻炼的面也很重要,如果说工作面很窄,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在一个地方做一个很局部的事,就不能成为一个通才。如果说你在一个企业里面能够每个不同的部门都能够进行很好的锻炼,我觉得这个对你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而且这种人才若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他会在市场上有很好的需求。实际上大家们选择企业有很多理由,但是落实到最后的理由就是发展前景和薪水。企业选择毕业生有很多理由,很多条件,但是落实到最后一个条件,那就是看你的潜力和过去的业绩。我觉得对现代社会的人来讲,突围的人生要靠自己来经营,实际上就是从一个圈子转到另外一个圈子,要把读书所学到的理念与自己今后的实践相结合,去创造一个更广阔的、更加宽广的一个平台,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记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有梦的人生才会是丰富的人生、无憾的人生,因为梦会激励我们每一个人去努力,去奋斗。最后我想说,大家心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梦,有着对个人价值实现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一定要珍惜我们个人品牌的建立。我希望中国能有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就是说要有国际化观念;有国际化知识;有市场观念;有地球是平的概念———这并不意味着留学,而是与国外相处打交道的概念,有国际化和数字化生存的能力;还要有硬指标,比如掌握互联网、外语、管理技巧跨文化沟通等。随着中国新华商一代的崛起和更多中国国际精英的崛起,随着中国新阶层,新主流的诞生,相信大家都会成为未来国内各行各业的优秀高级人才,成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滚滚洪流的生力军。

    分享
    关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

    复制
    复制成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