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做什么工作最有价值-转贴

284查看

0回复

  • 253主题 254帖数

    级别:会计员

    发表于:2007-02-28 17:21:00

    最近,靠考公务员、当争相去做“村官”、甚至创业做企业家或经常见到的出国留学,竟会成为非常热门的话题。不少的大学毕业生把这几种“去向”当作自己毕业之后的职业选择,但究竟哪一种职业社会价值更大呢?

    前不久,在人民大学举办的“和谐创业”论坛上,这个问题引起了现场热烈的讨论。我和用友公司的王文京先生作为嘉宾参加了现场的讨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很多大学生在现场的提问,有关内容被新华社播出后,在全国各地引起较大反响,近40家新闻媒体给予转载,很多读者特别是大学生及来电咨询有关事宜。来电无法一一回复,为了与更多青年朋友交流,我觉得还是以博客的方式谈点自己的观点最为方便及时。

    目前,有媒体报道说不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其实,据观察,现在大学生主要都集中在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是在这些地方过剩,因为每年源源不断的大学生考进这些城市,而就业就会每年增长有限。但中国经济活跃的沿海二线城市和内地省会城市大学生还不是太集中,而中国最需要大学生的基层和乡村,中国经济未来新的增长点,还缺乏很多的大学生,或者说还是一个空白。

    不过,中国有很多人愿意去当公务员。据统计,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共有近100万人提交了报名材料,其中50万多人通过了资格审查,而招考的人数只有10282人,报考与计划录用的比例高达48.6:1。

    不仅机关公务员抢手,京郊的村官也炙手可热。2006年3月,1万多名大学生争夺北京2000个“村官”岗位,录用比例为6:1,“村官”一时间成了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职业。

    从某种意义上说,村官也是公务员的一种。有人戏称中国从中央到地方有5级半政府,村级算半级,村官也就算半个公务员了。

    做公务员好不好?作村官划不划不划算?怎样才能做好村官与公务员这个问题不宜一概而论。

    我自己也是公务员出身。当年大学本科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原外经贸部(现在的商务部)当上了一名普通的公务员,打开水、搞卫生是最初那段日子经常要做的工作,很多事情都要从基本的做起。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我并未灰心,业余时间始终坚持学习,经常了解世界经济合作圈里出现的一些新词汇和新概念。毕业半年之后,世界银行官员来华交流,做第一个讲座,有老翻译人员对新词汇不太熟悉,自己幸运地成为“主翻”,并最终成功完成任务。

    可能一开始“打杂”是每个刚刚成为公务员的大学生都无法回避的事情,面对初进政府部门时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熟悉所在部门业务,调整好心态,勤奋完成每件事,才能真正在公务员岗位上干出一番成就。有基层工作经验是今后在政府发展很有用的经历。

    大学生选择“村官”作为职业,对自己的发展很有帮助。目前,我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并不是很高,给大学生提供了大有用武之地的场所,大学生“村官”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基层公务员的整体素质。但我觉得当“村官”不仅要“身入”而且要“心入”,只有这样,才可能有真正的“仕途”。

    如果只是抱着逃避就业压力,逃避创业困难,甚至端铁饭碗的念头,恐怕这条路也不是那么好走。做公务员与村官,一样有竞争,工作中一样有困难,至于能不能仕途顺畅,更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打算走这条路的青年朋友心中也要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

    做村官和以前的做知青已是天壤之别。做一方村官,是一个全方位能力的训练。能够迅速了解中国国情。中国今后的真正变化要取决中国的千乡万村改革,需要一大批大学人才,这是中国今后的希望所在,一大批的人才应该可以从此脱颖而出。

    我觉得做公务员是人生很好的一种历练,经历就是财富,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政府仍然占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情,熟悉政府的运作,可能会为今后工作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我知道中国现在有很多的知名企业家,以前都是做过公务员。 其实,国外也是这样,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之间没有太大的鸿沟,很多人在企业做过,又去政府做,或者在政府做过, 再去企业做,这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很少见那种一种职业一辈子都作的。

    除了报考村官、公务员,据说,不少学生毕业后向往做一名企业家,有的甚至还没毕业就停学创业,前几年网络热时更是这样。但也有不少学生一提自主创业就焉了,因为他们几乎毫无创业意识,缺乏心理准备。

    能有不少学生愿意创业,向往做一名企业家,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以前国内是计划经济,统购统销,什么都是分配好,人的主动性,能动性都得不到发挥。比如说当年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没有人想到去创业,都是想到当一个什么家,或者当一个什么作家,科学家,或者去政府部门去工作。但是出国后到国外一看就不一样了,人家大学生毕业后都是要去做一个企业家,才知道当时国内青年就业的选择是多么狭隘。

    但如果一毕业就去自主创业,甚至没毕业停学创业,这类做法我认为不应该多提倡。创业是要经过一些准备的,我不太主张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创业,因为那样的成功率非常低,而且除非你有什么特殊的专利,或者你有什么特殊的一技之长。当然可以通过亲身实践,积累一些创业的经验,比如说你开了一个什么店,或者做了一些小的贸易,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体会。比如你开了一个店,你每天要管理会计,你每天要管理你的订货,你要管理你的进货,你知道财务是怎么运作的。这一类的经验非常好,但是这个往往耽误他很多学习时间。但是那些机械性的重复劳动,比如去餐厅端盘子、刷碗之类的事我不太主张,

    创业更重要的是开创人生的事业,不一定是创办一个什么企业。即使你是创办企业首先要开创你自己的人生事业,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对自己的人生你要系统的做准备,比如你有五年计划,或者八年计划什么的。我自己的经历也是这样,读书读八年,做知识准备;然后做职业经理人,在职场打拼八年;这些经历积累下来非常好,再创业八年我自己觉得人生就很丰富了。

    我觉得人应该有比较长远的目标,首先你要确定你的目标,然后你知道你想要做什么,然后你再设计你的路径,怎么去达到它,这些都非常重要。而且我觉得考虑得越早越好,如果大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能意识到这些问题,他的准备就会比到三年级才意识到的那个人准备的充分得多,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去向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选择就是出国。许多青少年们都非常关注是不是只要能出国就会改变人生?

    我认为,对于出国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不能由以往的迷信高考一考定终身变成现在的出国一出定乾坤。

    这个世界在全球化,以后出国可能会越来越普遍,就像很多人现在能到北京上大学,以后很多年轻人都可能到纽约和华盛顿上大学。如果有条件的话,出去学习不是件坏事。就像很多同学从家乡来到北京,来到上海,或者来到广州,他觉得都有帮助一样。如果你掌握了这种中西文化,掌握了两种语言,具有跨文化交流沟通的能力之后,无论对回国就业还是创业绝对是有好处的。

    如果你的目的只是想去海外镀一下金的话,也许不一定对回来创业有好处,因为你虽然有这么一个外壳,由海外学习的经历,但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没有适应能力回国也不一定吃得开。作为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我接触过很多国外归来的留学人员,也碰到过很多回国找工作的海归。我很清楚现在国内确实已经出现很多“海带”现象。

    另一方面就是你不出国也能在国内留学。比如说有很多国外学校到国内来办学,学校有很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有很多外国同学,这样在国内上学与国外也差不多。我觉得如果在国内很留意学习,英语很好,在外企工作,你即使没有留过学,但因为公司运作规范,在职培训多,对自己未来发展其实也很有好处。

    所以我觉得其实出国不出国不是主要的,关键是要学会掌握国际化的观念和国际化的语言,和国际化的技能。然后融入到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发展和全球的发展结合起来肯定会有很好的帮助。

    因此,我认为国际化是改变人生很重要的因素,是国际化而不仅仅是留学改变人生。不管你是留学也好,不留学也好,一定要成为国际化的人才,或者一个国际人。你的观念,你的思维方式必须是全球化,如果一个年轻人的视野总是很局部的,很地方的,很小圈子的,我觉得这会很局限他以后的发展。

    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当年去经贸部,然后出国留学,去跨国公司做经理人,再做外国政府商务参赞,包括回来创业,做企业,做教授,做欧美同学会商会等,这都是跟国际化,跟全球化,或者说与国际接轨都有关系。所以我觉得能够留学当然是最好的,但是不要对这个抱太大的期望,特别是一锤定终身的那种愿望,而是培养一个国际化的观念,培养一个国际化的意识和掌握国际化的技能,包括掌握外语。

    总而言之,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论考公务员、当“村官”、做企业家和出国留学,都是很好的选择,没必要厚此薄彼。我个人认为,在选择时最关键的有两条:一是是否适合自己,二是符不符合中国和国际化大趋势。只要能把握这两点,无论选择作哪一项,都能使自己以及社会价值最大化。

    分享
    关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

    复制
    复制成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