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项目制的,需要一个过渡型的角色。如IPO整账,企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在并购过程中,请个高手整一整。有的CFO的职业就是这样的,帮企业做上市。
过渡型角色,来的时候,报酬薪资高于市场价值,来的时候就谈好分手条件。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如果从“桥”和“驴”的角度来看,是这样的。反过来,从企业和老板的视角来看,把情绪抛在一边,在当今社会是种很普遍的用工模式。
1,首先要理解,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用工模式,不是个别现象。客观上存在。
2,如何看待?首先,自己有良好的认知。有些角色就是过渡型的,就要学会判断。是有上升空间,还是过渡型,干完拍拍屁股走人。
3,有的企业人品确实不好,与企业一方有关,自己要学会判断。理解市场的规则,自己值多少钱,活值多少钱,合理的对价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要有预感。
当然,可能会遇到有些不规矩地道的企业,也要学会理解和接受,不是社会对我们不公,是社会本来就有复杂性。只是,你撞上了而已。
1,调整认知。世界本就是复杂的,各种各样的情况交织在一起,学会与它共舞。要学会接受和理解事情的复杂性,学会认知和判断。比如,有时会找过桥贷款,利率很高。用的急,风险高,利率高,企业现实中用人也是这样。
2,如何避免?本双赢的态度。首先,谈价钱时合理的价位,也许,有的角色是过渡型的,但是,不是过渡型的被TA干成这样,找工作时要高工资,有合理的对价,赚的钱和付出是最佳,保证双赢。否则,总会在其它地方吃亏,被人找回来。谈价不要倾向于谈太高。
3,主观决定的。你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唯一要做的,留着还有用。有用性还能表现出来。哪个企业都缺有用的人。作为个成本,早晚要砍掉。作为有价值的人,留着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如果只是看活儿,就是短暂的过渡型角色。在干活的事情,让人知道,你带来的价值远高于成本。能力能带来额外人价值,带来的价值决定会不会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