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怎么做?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首先,来看看预算的职能,
一,目标。
从领导的属性来讲,对未来有预见性,知道未来企业能走到哪儿?公司状态如何,未来怎样?预见性,到年底能实现多少利益,最终,能不能赚钱。
二,控制。做费用控制,控制资金流,收入。做预算不是把预算控制在某个点上,是通过做预算科学的手段,通过科学的推演,对未来的布局,公司的运行态势控制在某个趋势当中。在哪个点上不重要。
三,考核。考核与预算的协同效应。知道标准在哪儿?如没有,无法评价业绩。考核会让预算的效果和控制有影响。
考核就会有利益,有了利益就容易博弈,就很容易收入低报,费用高报,考核一加进来,预算就容易博弈。否则预算就容易被边缘化。正常的博弈是OK的,恶意博弈是不行的。让考核与预算挂钩时,考核办法也是有办法的,而不是简单,直接,粗暴,否则,后面就容易出问题。
四,资源配置。提前做的话,有预见性,就容易对通盘的资源有效配置,在约束条件下定目标。如果没有预算,会按照时间轴来支出。量入为出。类似家里装修,怎么能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高。
五,协同。有了预算,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象行军地图,先到哪儿,再到哪儿?方向感明确。否则,效率低下。
预算的作用是很好,但现实中很难做的很好。预算没做好,效果体现不出来; 做了预算,效果不会马上显现出来;一个公司,预算的目标不一样。
不同公司,侧重点也不一样。目标是特定的,其它的目标就容易被忽略。如为了强化考核,预见性就容易出问题;为了强化预见性,考核的维度就容易出问题。
想达到效果,前提是:把握好预算的节奏感,不要期待一实施,所有的效果都达到。比如,第一年第二年,预算刚开始实施,做不准,就先弱化考核。否则,一开始就讨价还价;待稍后做准时,再开始考核。
另外,预算所起的作用,单独独立是显见不出的。它需要财务分析和报告、管理文化理念、中层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基础核算体系、绩效和薪酬体系等的配合,哪一方面不行,都容易出问题。
当预算没达到时预期的效果时,看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知道问题出在哪儿?然后有针对性的改进。公司管理的多管齐下并行,大家合力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