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财务分析做分析
——浅谈财务分析的三重境界
原创:彭贺春
有感于财智东方—财务经理学院徐光老师的财务分析。
由于不同的使用者,对财务分析关注的视角和纬度不同,因此对财务分析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市场要求财务核算职能要从古老的事后核算向事中核算和事先预测方向转变,这就是目前由传统的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一份好的财务分析报告,实际上呈现给使用者的不仅仅是一段时期的经营结果,更主要的是要呈现出,在过往的经营中发生了什么,才导致了目前的结果,也就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还原和再现,只有这样我们企业的管理和决策者才能有效预见未来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云”和“雨”,也才能有效定位企业未来的“方向”和“核心竞争力”,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伞”,真正实现业财融合,助力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为此本人提出财务分析的三重境界:
第一:静态的基础财务分析:
从基础财务报表出发,置入相关的财务分析方法和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对历史结果的一个呈现。
第二:挖掘数据源头,实现业财融合:
层层挖掘数据的来源,搭建数据来源渠道,借助信息化系统建立财务分析体系,把一段时期经营的静态结果动态的还原到历史的经营过程中,将结果回归现实、回归业务本身,找到以往经营过程中已经出现的“云”和“雨”,分析有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伞”。从架构搭建的源头实现业财融合。
第三:反复优化财务分析系统,实现最佳财务分析,助力企业良性发展:
财务分析体系的搭建是财务分析的基础,健康的分析体系才能助力财务取得正确有效的分析数据和指标,进而呈现给使用者准确的“体检报告”,执行者和决策者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进而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有了健康的财务分析系统,就相当于打通了企业运行的脉络,这样公司的战略目标才能有效贯穿到企业运营的各中心、各环节;税收筹划才能置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资金的分配才能得到合理有效配置;预警指标才能真正反映企业风险所在;企业才能提早预测到经营的天花板,提早研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战略转型。
2019
年
8
月
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