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还有不到1个月就结束了,这一年在财税领域发生了很多大事件,先是开票系统的改革升级(不涉及成品油的企业感受不明显),然后税率改革,国地税合并,再到社保划归税务征收、个税改革。
企业实际的感受中,对于社保这块最是担忧,原因为二:一是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按照规定缴纳社保,二是社保涉及的金额庞大。拿上海为例,上海2018年最低社保基数是4279元,公司缴纳的部分为30.5%,也就是1305元,一年15660元,100个员工就是156万。这还是按照最低基数来计算的。
目前全国各地的社保征收办法没有统一,但若是由税务代收社保,则缴纳社保的基数必然与申报个税的基数进行挂钩,这也是企业头疼的地方。以我的了解,企业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情况。一是员工工资分开发放(有部分没有通过对公账户发放),二是找第三方代缴社保,三是找劳务外包。工资分开发放的,涉及到2套账问题,未来此路会越来越窄;第三方代缴社保的,没有规避掉工资社保匹配的问题;劳务外包,不少企业是假外包真派遣的形式,在出现劳资纠纷等事情时,也容易出现问题。
根据人社厅函〔2018〕246号文, 其中提到“严格执行现行各项社保费征收政策。党中央做出的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的决定,只是征收主体的变更,并未调整现行社保费征收政策。当前,我部正根据国务院要求,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开展测算分析,提出适当降低单位社保缴费比例、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缴费负担的具体政策措施。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现行的社保缴费基数、费率等相关征收政策,要一律保持不变。”
以目前上海地区的消息称:2019年6月30日前,原来的社保征收体系不变,还是按照原来的缴纳模式进行缴纳社保。简言之,还有半年的过渡期。但过渡期之后,不少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就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就目前而言,中国的人力成本已经是不算便宜了,不少实体老板已经把工厂搬到了东南亚国家。那边也在效仿中国的招商引资的模式,在税收、土地给了很大的优惠。更有国外的客户明确要求国内厂家在东南亚设厂,否则不予合作。而最近接触几个做实体的老板也经常接到东南亚招商引资的电话、微信推销。
所以,政府在社保这一问题上,终归不会让过重的负担压覆在企业身上,那只有降低社保缴费比例,比如降到20%左右。但也应该看到,政府提倡的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无疑也是会淘汰这些利润底下,附加值不高的企业。因此,企业社保的负担和以前比,还是会增加,不会降低。这也是企业不得不直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