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账到总监的成长之路10:Bottom line到底是什么?

356查看

0回复

  • 61主题 61帖数

    级别:会计员

    发表于:2017-11-10 13:58:27

    方经理将这张图交给王丽时,问了她一句:这笔交易时bottom line的影响是什么?当我们向工厂总经理汇报一桩交易时,你知道我们总经理Adam最常问我的一句话是什么吗:“How would this affect our bottom line? ”

    王丽楞了一下,bottom line这个词经常听,但就是不知道确切的意思。

    方敏又从电脑中打印了一张图给王丽:


    Bottom line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处在bottom的line,即最后一行的净利润。一个有基本财务素养的职业经理人,如果被问到“bottom line”的影响而答不出,那就很尴尬了。

    所以,我昨天那张图左边的箭头是从利润表开始的。这笔交易是否影响到P&L利润表?有些像收账之类的交易,只是在AR(应收款)与现金之间移动,对利润不产生影响,对绩效的考核不起作用。属于P&L科目的,只有一个分叉,它是进主营成本(COGS,Costs of Goods Sold),还是进期间费用?


    英文中有两个“P”大头的字,十分形象:Period Costs(期间费用)or Product Costs(产品成本)。若是构成产品料工费的费用,它们不直接进期间费用。材料、人工与车间费用会先沉入到每个单一的产品中(很多公司用标准成本,以标准的费率加上BOM物料清单计价),在入库时这些费用像被一个挂架挂着一样带入到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中去。很多初学财务的小朋友就会看不懂,明明工人的工资是一种“费用”,怎么跑到资产负载表去了?

    说到这里,Bob插了上来,指着右边的菱形问题框:这个资本化动作是否是“暂存性质”?如果只是暂存的,迟早要离开的,那还是越早离开越好。注意,你怎么叫它的,会影响到你的管理方式。如果你不特意强调“暂存”性质,潜意识里会以为是永久性资产,像机器与厂房一样,放着那不动也有价值。但存货就不一样,不尽早出手就会掉价。喏,就像我们现在喝的碧螺春,是清明前采的叫明前茶,最好在清明前卖出可以卖高价。

    存货在卖出的时候,通常是出库的那一刻,这个挂架就把先前沉入的各项料工费一起带到利润表里去了,进入一个叫做主营成本的费用类别中去了。现在是4月,我们利润表中有关工人工资的费用,也许对应的是1月份发的工资。

    听到这里,王丽又有了新的问题:那假如过年之后,为了吸引操作工,我们将工资从1月的2000元调到2200元了,4月卖货的时候还用的低的工资等费用,是否违背了财务的relevance principle(相关性法则,即成本费用要尽量贴近现实)?

    问得好,Bob有种棋逢对手的快感。这也是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法的一个差异,实际成本法下,4月卖出的货会直接挂靠4月工资,但是对于像我们这样规模大,产品复杂的工厂,这种一一匹配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用标准成本。当然,标准成本听上去像是一个理论值,实际上,我们在季末做一个动作,叫true up,用标准术语讲,叫做stock revaluation,存货价值重估,我们会在3月底将存货中对应的工资费率上调。比如,以原来每件10元的工费调高到11元,如果其它不变,存货的单位成本也从50元调高到51元,这时进入COGS(主营成本)的1000件销售中的费用就不是50000元了,而是51000元。你所说的相关性法则就是通过这个true up动作实现的。

    好,现在进入中间这个双线框的各个科目大类了,这些就构成了子公司入账的基本账套,比如我们每天在oracle里记的JE(Journal Entry,会计分录)。

    这个账套基本上可以拉出一个长长的T型舞台,你就想象一个模特儿在走秀时,一边走,一遍朝两边扔东西,左边与右边,比如向左边的观众扔一块巧克力,就得向右边的观众扔出等价的5元钱。等她走完T型台,T型台的左边与右边的一大串小项归集起来,就构成了我们财务账套上的trial balance(试算平衡表),也是T型的,而且左边(debit)与右边(credit)加总必定相等。


    然后,这一个长长的T型账会上传到总部,母公司将各个子公司的账套加总,现金累加就成了集团公司的现金额,销售累加(去除集团间的内部交易,以避免重复计算),集团出版的财报就是这样做出来的。为了母公司的报表合并,这个T型账套上每笔数字对应的标识(也就是账户)必须严格按一个标准去做,比如前面讲的工厂人事费用必须都在制造费用那个篮子里,那我们集团在德国、美国、中国、泰国都有子公司,到底以哪个标准呢?以上市的公司所在资本市场的财务准则,比如我们虽然母公司是德国公司,但QAG这个法人是在美国NASDAQ上市的,那就得按US GAAP规则记账,包括报表格式与频度。用一句通俗的话讲,你拿了谁的钱经营,就得用他的方言,用他习惯的衡量方式做述职报告。

    所以,我们苏州公司的账套是以美国财报准则的格式与定义来建立的,可以说与中国财报标准很不一样。比如,中国1打头是现金,5打头是销售,这是财政部制定的通用格式,但在我们QSZ,我们完全按另一套模板记账。

    王丽又有疑惑了,那我们当地财政局、统计局要看的QSZ的报表也是按US GAAP做的?

    Bob回答道:当然不是。我们需要做一张我们QSZ的单体报告,是以QSZ为法人单位做的,按PRC GAAP中国财报准则做的。由于前面提到的准则差异,我们有一组L-Account,即连接科目,通过一些调整分录,将美国财报转换成中国财报。这些转换有的比较简单,只是类别上换个位置,比如US GAAP的研发费在中国财报中的管理费出现。有些要复杂些,比如模具费要从利润表调出调入资产负债表中。

    回到办公室,王丽感觉像吃了一大包压缩饼干,太多信息,得慢慢消化。不过,方经理给的财务术语表既清晰、又实用。想到这,王丽觉得以前对方敏的态度有点小家子气了。

    分享
    关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

    复制
    复制成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