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笔记不读书--估值就是讲故事--读书有感

355查看

0回复

  • 15主题 15帖数

    级别:会计员

    发表于:2017-09-07 20:35:42

            估值就是讲故事,一本给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入门书,读第三遍才体会到书的意义。因为要笔记才会思考,也因为财智书会的这次活动,我才能多次去看一本书。
            下边说说我读三次的体会,每读一次自己的思想认知都会改变,不是书的内容变了,是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变了。每读一次就是一次思想碰撞,无笔记不读书,我在认真体会!
            第一次读,是从专业的角度去看的,书的开头讲的是高成长性企业的估值方法:
    a   风险收益法:用资本方投资高科技的案例从投资方的回报率和市盈率,以及资金方未来的预期收益,评估企业的价值。投资方不仅考虑了目前,还预计了未来管理层后后边的两轮融资最后才能上市退出的预期,以及还要求有50%的高贴现率,文中给出了双方的观点:
    投资方的意见: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导致的高风险,有价值的服务以及企业的预测往往有很大水分导致的高风险
    企业方的意见: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具体溢价多少需要评估;他们的服务价值也需要评估;企业不认同贴现率和企业家夸大的预测挂钩,而是做好市场调查来防范风险。
    b    比较法:故事继续,公司投资并购其他公司,简单的估值法就是找市场上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比,比较法除了考虑资金流动性、还要考虑负债比率,市场分布,以及企业规模和客户质量等因素,必要的折扣要考虑的;比较法还需要更加全面的衡量,分析其客户分布和关联交易的可能,以及公司人员的薪资结构以及利润的来源,还有创始团队对企业的影响,技术储备、新品研发、市场营销多方面都要深入比较才能得出更客观的估值。
    比较估值法的局限性也给出了解释:
    几乎不可能找到完全同等类似的私营企业,也不了解对比公司的估值方法;
    非上市公司不大可能将它的财务信息、客户和市场向外透露,对创业公司不可能采用以财务数据为基础的比较法
    c     净现值法:这个方法是最常见最传统的用贴现现金流来估值的方法,也是理论上最完美的,也就是现金流终值的计算。股东回报率的计算,其中最难的是贴现率的取舍要考虑很多时下经济的因素。
       净现值计算法的贴现率是很难界定的,有些创业公司根本没有盈利,甚至没有盈利模式,这种方式计算出的数据就不能参考了

      d       调整后现值法,企业的净现值计算的基础是资本结构和所得税率不变,一旦变化就要用调整后现值法来估值,以资本成本来作为贴现率,在不变的情况下二者是一致的。

    净现值和调整后现值估值法都需要做敏感性分析,看什么因素对估值影响最大,用于掌控谈判的指向针。大多公司对贴现率和永续增长率较为敏感。

    e      期权估值法:用期权模型做出的估值,它考虑到了企业和投资人的灵活性。它取决于是否持续为项目投资的基础上,如新品上市的时间,产量等。分期投资需要重新估值,还要考率风险

    第二章从博弈的角度来讲估值,如:全或无;行业估值法;博弈估值法;重置估值法;影响力估值法。

    每一个企业都有它的成长周期,一个走下坡路的企业估值不是递减,而是有和无的区别。
    一个企业值不值钱,要看企业家,投资者是不是看好这个行业,如果看好可以用钱堆起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博弈估值法是一种冒险的做法,高风险高收益。
    重置法是按市场价重新构建需要的资金来核算估值,
    影响力是看一个企业对以后相关方向的影响。
    第三章讲了一些估值理论的科普及模型
    a  产业资本与VC/PE不同的投资思维,产业资本时创造剩余价值,在流通中创造价值;
       VC为风险投资,一般在企业的初创期或者前期介入,投资少,风险高,以小博大;
       PE是私募基金,他们一般投资商业模式已经成熟的企业,投资额较大,一般上千万。
    b  独立估值与协同估值,不同企业单元独立估值,可能很多单元就没有价值,协同打包估值,可以起到资源互补,规模经济,未来市场拓展的渠道等作用
       协同估值有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以及功能性收购。
    c  收购不一定创造价值,很多时候他只是资本市场的一个游戏。
    d  估值都是有假设条件的,假设企业永续增长,但市场是竞争的,这个假设根本不能成立。
    e   加权概率情景分析法,不同场景下企业可能的增长曲线的加权平均貌似更接近事实。
    第四章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认知
       市值管理法的理论和实践,理论从来都是最理想的,然而有人参与的事情就会有变数,理论跟实践总有太大的差距。
       企业家精神,除了依靠理论和实践,还有企业家的智慧和勇气,以及灵感和运气,企业的发展往往是不连续的。
       控制权溢价,很多企业的价值是企业的管理团队决定的,
       市盈率的倍数受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企业的净利润计算也包含了企业的非经营部分,企业的市销率,市盈率,市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第五章昔日因,今日意
        商誉,企业在用户中享有的高信誉,经营状况好而优于其他企业的获利能力
        再议控制权溢价,溢价是很多企业家追逐资本市场的出发点,为了进入资本市场,他们拼了很多优质资产,一旦融资成功,很多优质资产会不会被剥离,造假,这存在巨大的风险
        团队估值的量化评估,团队的估值在实践中很多玩的是感觉,其实团队是否合适也是可以评估的。从企业家素质,营销能力,管理能力,财务技能可以综合评估出团队价值
        融资致死,随着融资的增多,创始团队的心境也会跟着改变,也会离散,没有创始团队的精神的企业又能走多远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生命周期,企业融资是为了发展,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决定了它是否可以估值,比如博弈估值中的有和无
    第六章风险资本的血性魅力
      本章简述了资本机构的构架,LP--股票、债券、另类资产、现金,另类资产包含了对冲基金、PE、房地产、初级产品,VC只是PE的很小的一个分支
    第七章讲述了三个有趣的估值故事,从量子力学角度,医疗维度,以及护身符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估值可以多学科,多维度去思考,只要能说服投资者就好。

    第二次读本书,终于看到本书是一本风趣的入门书,它更倾向于风趣和天马行空。

    第三次读本书,知道本书通过浅显的故事把估值可能的角度讲明白了,对于什么样的企业要有什么算法,要考虑的维度,不同角色可能考虑问题的角度,什么样的条件事情要怎么做才有价值,估值取决于标的物,投资者及市场三方的综合,事在人为,不管什么条件,通过思考都能有让项目进行下去的办法,能够把办法规划出来的过程就是一个描写商业模式的故事,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一个企业能够被估值,首先做的事是可能的,能被市场接受的,产品是可靠优质的,可以持续发展的,运营能力及运营策略都是经过小规模试错演练过的,可以快速复制的,好的运营加好的产品就可以创造好的估值,任何时候事情决定做了就要看到方向,考虑的尽可能全面,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估值对初创企业就是讲故事,每个学科都对估值的故事有帮助,拓展自己的思维,讲出故事就是创造价值。
    分享
    关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

    复制
    复制成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