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如何成为专家

223查看

0回复

  • 253主题 254帖数

    级别:会计员

    发表于:2009-03-02 15:35:00

    “专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的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才把他们称为专家。”以上是有“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战略之父”之称的日本管理学宗师大前研一对专家的定义。


    大前先生还说:“要想锻造你自己的,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专业。”而英文“profess”(专家)本来的含义是:“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大前先生理解的专家和充斥我们身边的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是一个盛产专家的国家,我们又处在一个盛产专家的时代,我们遇到了太多的“管理专家、营销专家、政治家、艺术家、文学家、教育家、投资专家、咨询专家”等等。得益于互联网,关于这些专家的新闻、八卦,包括他们自己的言论如果打印出来,恐怕不只汗牛塞屋了。可惜的是大多数所谓的专家不是信口开河,就是绯闻遍地,要么就如过眼流星,因应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套用郭德刚的一句话就是:“我都艺术家一个礼拜了”。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专家,如何能够修炼成真正的职业专家,大前研一先生在《专业主义》一书中为我们作了阐述:


    首先:专家应该具有专业的精神,时刻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会计师、律师、医师,拿到职业的证书是否就意味着你成为专家?答案是否定的,拥有证书证明了你自己有从业的资格,同时也给你提供了徒有虚名的机会。医师从业要宣誓的“希伯拉底誓言”没有一条是关于知识和技能的,一个人要想成为专家,“顾客至上”不可瞬忘。就像一个医生的专业精深,并不代表其具备正确科学的价值观、职业化的服务态度、与人沟通的能力、医疗工作的管理及心理适应能力和医疗团队的合作精神,更不意味着其具有高尚的医学人文精神。而国际上不承认我国医生的行医资格,不是因为我们的医生专业不精,很大程度是因为我国的医生没有经过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系统培训。在中国,一个门诊医生打发一个病人的平均时间是两分钟,而其中留给病人陈述病情的时间平均是18秒,这就是病人平均排队3小时得到的服务内容,而每年因误诊和用药失误丧生的人数分别为22万和19万,仅排在车祸之后。那么我们的医生有多少是真正的专家呢?放眼其他行业,安然事件、世通丑闻等的主事者都是专业到不能再专业的人,是大众一直视为榜样的人物,但是他们是真正的专家吗?专业的精神比专业的技能更重要。专业的精神会指引我们去追求专业的技能,把客户的概念延展,把客户放在第一位,不断学习并乐此不疲;专业的精神让我们遵循行业道德和纪律,更好的解决利益冲突,保持职业的独立性,给客户提供真正的价值;专业的精神让我们得到客户和同事的认可,得到时间的认可,长远来说更能够为自己、雇主和社会带来利益。


    其次:专家应该有先见能力和构思能力。先见能力是指能够看清别人看不到的事物的能力,构思能力是指在所预见到的未来蓝图的基础上构思新的事业并付诸行动。我们处在新技术、新思潮飞速涌现的时代,网络经济彻底的超越了有形的界限,经济结构的变迁速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时期。在这样的时期,谁能够有先见能力,看准社会的发展方向,并具有构思能力来将想法变为现实可行的行动,谁就把握了时代前进的牛耳。大前先生说: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真正的专家是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的人。令我们庆幸的是大前先生所说的先见能力并不是不可捉摸的第六感,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实践基础上,并通过保持足够的怀疑、保持享受变化的心态以及对事业倾注全力的努力来获得的对于行业变化的敏感。“偏执狂才能生存”,对于行业的怀疑和对变化的主动追求就是偏执狂的核心。拿医药行业来说,随着国家招投标体系的成熟,对商业贿赂的治理力度加大,很多的国内企业越来越一筹莫展,销售下滑,风险加大,人员流失。而那些在带金销售流行的时候,就能够提前看到这种模式的短命,并早已开始进行专业化推广的企业在医疗体系变革的大潮中就能做到游刃有余。所以适应变革、主动的追逐变革、并能享受变革的人将成为这个变革时代的赢家。


    再次:专家应该有讨论的能力和适应矛盾的能力。讨论的能力指在公共场合提出自己的建议和主张,迅速理解别人发表的意见并就这一意见展开讨论,也包括倾听和说服。企业经营没有唯一的最佳答案,所以识别和适应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蔚为重要,如果能在矛盾的权衡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那么矛盾的存在就不仅仅是一种负担,更能成为综合考虑的助力,如全球化和本土化、竞争和客户、自由与纪律、集权与分权等。看过一部科幻小说,有一个非常聪明的种族,但是在和人类的斗争中却极其弱势,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个体很发达,却因为思想波的影响而没有办法与同伴共事。思想是需要碰撞的,在碰撞中更容易获得进步,每一次会议和案例研讨都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自我的成长也在思想的碰撞中加速,远远超过了闭门读书的效果。要想成为专家,开放的心态是最根本的基础,要学会倾听、容忍和取舍别人的意见,所谓兼听则明,专家要能够不断学习,兼容并蓄。


    《专业主义》给了我很多的思考,也给我更大的希望。专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学习和培养的,任何人都具有成为专家的潜质。归其根本,专业的核心不在于知识和能力,那些是很容易通过学习和培养来获得。而专业的核心,也即是对顾客的忠诚,对职业的忠诚,保持职业的独立性,开放的心态,摒弃变革惰性,积极地去适应,这些能力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最需要追求的,也是最困难的。

    分享
    关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

    复制
    复制成功!

发表回复